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水墨江南
kohaku
春意盎然
紫色梦幻
绿之印象
蓝色天空
黑色旋风
引用 最初由 lainmy 发布大。。。大汗。。。居然还有人申请转载。。。我说了那只是我搜的一些资料而已啊。。。那哪是我写的啊。。。
引用 最初由 lainmy 发布不是说了吗?都去看看《武士大杂烩》第六话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贴点相关资料:证明日本确实是个很“有问题”的民族如同其他古老文明的文化一样,绵延千余年的日本文化不可否认是灿烂多彩的。但是同其他的大陆文明不同,作为一个封闭的岛国,日本的文化表现出了很独特的一面。充满感性却相当狭隘,重视思考生命自身,崇尚幽玄与物哀的美,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带出了颓废和偏执。而由这些发展的一些负面文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后世人的心理,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误区。男色,不是日本的土产,但是却被日本曲解而“发扬光大”。在古代中国,也能听到龙阳、分桃、断袖这样的典故,但是受到伦理道德的压制,并没有形成文化,只是作为一种底层的社会现象而存在着。在东渐的过程中,这些也混同着中国的正面文化一起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情况,只有贵族才能有条件学习文化,所以男色也可笑的,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公卿们学习的“雅俗”。关于男色,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在平安的院政时期,左大臣藤原赖长的日记《台记》中。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天养元年(公元1144年)四月三日他和赞歧守藤原隆季的一次幽会。其实平安时期,年轻公卿之间的男色关系相当普遍了。即使是在《源氏物语》这样描绘女性的作品里,也能见到这样的情节:光源氏求空蝉不得,便让其弟小君侍寝。可见这已经形成了风俗。由于对大陆的礼教了解不完善,还有民族本身的开放特性,使得日本人在男色上面并无任何道德观念,甚至上升形成了一种文化。在这之中,一直作为文化先锋的寺院“功不可没”。在中国大陆,佛家戒条是绝对的,但是在日本,戒淫欲被改成戒女色,言下之意十分明了。日本的寺院同中国的寺院也有所不同,无论显密,大的寺院都是独立的王国。因此在只有男性的寺院里,就需要召集“稚儿”来补完那里所缺乏的东西。稚儿是最大不超过十九岁的美貌少年,打扮化妆成女性的模样,被训练学习舞蹈和歌道等女工游艺,同时也给高级僧人侍寝。据《嵯峨物语》上描写,有名的源义经在鞍马寺期间也曾经作过稚儿,而源赖朝也曾给宠爱的稚儿能直授予左近乃将监的官职。说起《嵯峨物语》,同《伊势物语》、《源氏物语》等男女爱情小说不同,是专门描写稚儿的男色小说。同一时期还有《上野君消息》、《秋夜长物语》等,都是在宗教的背景下描写僧侣和稚儿的恋爱故事。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稚儿草纸”这样的作品流传后世。实质上,稚儿文化是平安文明由盛至衰的一个具体象征。 艺术的内涵,社会的风俗,都是男色文化生存发展的丰沃土壤,而宗教的参与,更带来了神圣化和正义化。这也是武士道精神中为什么会有很浓厚的男色意识的根源所在。也拜其所赐,使得平安时代贵族流习的男色关系,在战国时代走进了寻常武士家。战国时代是大战乱的年代,也是男色大盛行的年代。贵族式的稚儿风也不能符合要求了,戎装的小姓是那时期的特色。在源平合战的那个时代,军队里保留了中国军队传来的风俗,在出征时大都带着随军的娼妓,将领身边也有姬妾服侍。这些女性同时也是战斗员,像有名的巴御前和常盘御前,都是武勇不弱于男性的。但是在这之后,幕府的开设,使武家的风俗行为更加明确规范起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比起平安时代来强化了许多,在战场这种神圣的场所,开始排斥女性的参与。因此在战争中,武士极少携带女性了,但是随军女性的职能还是需要有人来替代的。因此小姓这个职业就这样形成了。小姓大多是十二、三岁到十八岁前后的少年,出身于中低层的武士家庭。虽然尚未剃发,他们的工作却比普通的武士繁重的多。在日常,他们要照顾主君每天的生活起居、待客接物、武器的管理、贴身护卫、饭食准备,甚至是编结发髻这样的事情。身兼秘书、警卫、侍者多种工作,起早贪黑,终日无休。在战场上,他们是近卫的战士,危机时刻要有替主君死的觉悟。然而,劳苦命的小姓,前途却是非常光明的。当小姓成为真正武士的时候,因为他们拥有在主君身边熏染培养出来的能力和经验,再加上异乎寻常的忠诚心,经常会被委以重任。在战国时代,由小姓出身的名将决不在少数。并不能说所有的小姓都和主君有男色关系,但是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风尚。武田信玄和高坂弹正虎纲之间的关系最为著名,信玄给高坂写的情书作为历史文物保存至今。高坂是平民出身,因为美貌而成为信玄的小姓,以后作为武田的家的重臣十分活跃,有著名的《甲阳军鉴》流传后世。据日本史学家二木谦一的考证,事件大概发生在信玄二十五岁时,听说少年弥七郎为信玄侍寝,当时还是叫春日源助的高坂感到情人的背叛而非常生气,信玄便写了这封情书给他。在信中,信玄极力解释和弥七郎的清白,倾诉对源助的思念,并且向神明诅咒发誓,誓言极为郑重,不但向当国的三大明神发誓,也向武家的八幡菩萨和本家的氏神诹访大明神都发了誓,可见信玄的“诚意”。^^ 另一段著名的主从恋人是织田信长和森兰丸。兰丸是名将森可成的三子,自幼被信长用银两聘为小姓,在本能寺和信长一起殉难。信长的为人狂暴,而且是实力和实用主义者,被信长斩杀的小姓不在少数,但是兰丸能陪伴他到最后,可见信长对他的感情非同一般。兰丸的美貌是天下闻名的,而且文武双全,能力很高,和石山本愿寺的合议就是其母妙向尼和他本人在其中周旋的结果,这也是让信长欣赏的地方,他曾说过兰丸是可以代替天下的宝物。兰丸死的时候是十七岁,尚未落发,一直被信长视为稚儿而不愿意放手,信长对于他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女眷们…… 武士道文化与男色文化是互相渗透的,武士道推崇的男性至上同中国大陆封建社会流行的重男轻女相比更为极端,并不单纯是纲常伦理的概念,甚至有相当程度的无视女性人权的地步,在性爱的角度上,男性同士间的关系就成为了武士道中的理想。 如果说平安时期是公卿的时代,战国时期是武士的时代,江户时期就是平民的时代了。虽然在上级武士中还保持着武家的传统,但是下町和乡村里,各类的文化被普及化,同时也是庸俗化了。 江户时代由幕府监督建造了几个“游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政府管辖下的红灯区,可以很正式的进行色情商业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引入男娼。男娼是在平安时代,由空海上人从中国长安学习到,传入日本的。但是在战乱中得不到发展,到了和平的江户时期才得以推广。据传吉原的记载,众道(男色色情商业者)生意非常兴隆,致使当时的下级妓女必须袒露揉摩乳房来招徕客人,才能对抗男娼们。著名的歌舞伎也是那个时期的产物,最开始的歌舞伎者是女性,创始人是出云的巫女阿国,但是三代将军家光时期,以混乱风纪为由,禁止女性从事歌舞伎的职业,此后的歌舞伎都是男性了,直到现在。歌舞伎表向是演员,也进行卖春的活动,但是身价都很高。当时很多流行的男色小说都是以歌舞伎为中心描绘的。在文化方面,出了井原西鹤这样的色情小说天才,他的《男色大鉴》在日本整个文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描绘了众多男色关系,其中描绘武士向歌舞伎者铃木平八求爱,割腕伤股,凄婉生动,可称绝响。另外像《好色一代男》描绘了主人公世之介同三千七百四十二名女性和七百二十五名男性的性爱关系,阐明了男色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叶隐》,透彻武士道的精神在于死的观点,讲述了武士们为了争夺心爱的男子,在战场上厮杀搏命的物语,提倡武士好男色乃是一种道德规范。另外在浮世绘的方面,各种男色春宫十分流行。男色在当时的社会里已经是公认的文化传统了。 当然,在武家的上层,秉承着战国的传统,男色也没有衰落。三代将军家光本人,在日本男色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家光同信长,信玄等人不同,对女性极为冷淡,执著于男色。当时的幕府上下都知道家光的小姓等于嫔妃。他的乳母春日局十分担心他的继承人问题,送尼姑和他同房--因为尼姑是光头,比较有男性的感觉。家光将军亲生五男一女,在历代将军中,算是极少的了,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个嗜好。历代的统治者中,他应该是好男色的第一人。 在诸藩中,女性比例小的九州萨摩、四国土佐等藩男色也十分盛行,这种情况持续到了幕末时期,在两藩的维新志士里,互相的男色关系十分复杂。围绕着坂本龙马就有很多传闻,其中包括和他一起殉难的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其实在护幕一方,男色流行绝对不输于维新志士们。由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改编的电影《御法度》就是讲述了新撰组的男色情杀。在历史记载里,近藤勇、武田观柳齐都是好男色的名人。到了明治以后,西欧的思潮涌入日本,武士道的观念日渐淡薄,取而代之是西方自然主义,男色文化才开始渐渐衰败。虽然在三十年代,一度随着军国主义思想而复兴,但是在战后又再度消亡。现在日本流行的BL,中性美等文化毫无疑问的继承了男色文化这一将东方儒佛思想的极端化纯粹化的特色文化的一些特点。